近日,云南省建筑业协会公布2025年度云南省建筑业第一批优质结构工程名单,中冶天工承建的镇雄县以勒易迁后扶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项目、个旧电商贸易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红河州全域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云南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曲靖市麒麟区七中南部新城校区(第八中学)、麒麟区阳光小学南岸校区(南岸小学)建设项目荣获“2025年度云南省建筑业第一批优质结构工程”荣誉称号。
中冶天工坚持以《工程项目管理手册》为指引,构建并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履约管理体系——以工期履约为关键主线锚定项目推进节奏,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以质量管理为坚实保障筑牢工程品质根基,以安全管理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守护施工全程。持续优化“品质履约、精益建造”实践路径,以高标准把控施工细节、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高层次打造标杆工程,不断夯实提升“天工质造”的品牌认可度与市场影响力。
镇雄县以勒易迁后扶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项目
项目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以勒镇,规划总用地面积56428.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1299.71平方米。项目由5栋高层丙类生产性厂房、1栋高层乙类生产厂房、1栋公共卫生间、1栋垃圾收集房、1栋门卫房和1个成品移动岗亭组成。项目投用后预计吸纳就业人员2.2万人,保障以勒镇物流园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居民及以勒镇周边劳动力就业,推动镇雄县服装加工产业发展,为以勒“陆港新城”崛起赋能添彩。
项目部以省级优质结构工程为目标,结合项目特点细化分解任务,建立“项目部—工区—班组”三级管理架构,加强质量培训、规范作业流程,层层落实质量管理职责,确保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层层受控”。为确保项目履约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一体化推进,项目部转变思维,强调设计管理能力,在项目前期超前介入,关注成果落地性及协调沟通情况,真正做到以质量标准倒逼设计管理向前延伸。
施工过程中,坚持“方案先行、样板引路、过程跟踪、严格验评、一次成优”全过程管理,明确质量标准、施工流程和工艺要求,各关键工序均以此为现场实施的技术交底依据及成品验收依据,有效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及严守质量标准。建设过程中,施工工序、原材料及构配件进场均实行举牌验收制度,保证施工质量全面受控;定期组织全方位、多维度联合检查,对现场施工质量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认真开展复检工作,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持续优化施工方案和工序保障措施,推广使用绿色环保的设备设施,为项目精益建造奠定良好基础。
个旧电商贸易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
项目位于云南省个旧市鸡街镇,规划总占地面积666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036.5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5栋标准化厂房、1栋综合办公楼、1栋交易中心及配套室外附属设施工程。项目按照“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高度环境保护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重点打造四大核心功能区:办公区域、绿色仓储区域、农产品产业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开发优势、政策优势,形成集综合性、全面性、体验性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项目建成落地、招商入驻企业后,预计可带动上千人就业,缓解区域就业压力,带动个旧电商贸易与物流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助力打造个旧市最具竞争力的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和个旧网上货物交易集散地。
项目部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高效推进”的理念,全面推行“班组自检、工序互检、专业巡检”三级检验制度。通过系统化管理与精细化作业,在质量管控与安全生产方面形成特色管理模式,以毫米级标准筑牢质量根基,全链条管控打造品质工程,为工程稳步推进提供核心支撑。建立“日常巡查、每周联检、月度考评”的常态化巡检考评机制,围绕施工图纸执行、工艺标准落地、材料质量管控、成品保护等关键环节,重点监控施工工艺参数,汇总质量数据并分析趋势,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系统排查质量风险,督促各作业队伍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筑牢工程品质生命线。
从深化设计到现场安装,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该项目立柱为箱型柱,立柱最大尺寸为长17.7米,重量5.1吨,且每一层立柱截面为等截面和不等截面。钢梁为H型钢,楼承板为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结合楼板,无檩条及其他支撑,因此每个立柱、钢梁的吊装均单独设计,确保每个构件都能安全吊装到位。为确保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立柱需在预制厂按要求组合成整体,现场采用履带式起重机进行组合件吊装,项目部提前对吊点进行计算校核,现场重新复核位置,吊装过程中先进行试吊,再正式吊装,对吊装区域进行封闭或隔离管理,并派专人值守,确保了整个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完成,且组合件的强度及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
红河州全域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
项目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建筑面积约124176.44平方米,融合“元阳哈尼梯田”“蒙自过桥米线”等红河州旅游特色元素,打造云上会客厅、云上梯田酒店、云上天街、云上别苑及配套地下室等五大功能板块,建设成为红河全域旅游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中心、红河州一站式智能生态旅游枢纽体验中心、红河州对外旅游形象品牌展示门户、省内区域性智慧旅游管理示范中心、国内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示范窗口。
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质量控制循环工作方法,重点抓执行(施工)和监督(检查)两大质量控制线,持续强化过程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项目云上会客厅取过桥米线的大碗之形融入建筑造型,打造云影丛林、桃园意蕴、云中漫步、清风竹影、滇池月夜、云合影从、天光云影与云上跌水等云上八景,突出层叠浸染、曼妙灵动的红河印象。碗状钢结构一层直径25米,最大直径50米,且每层之间的直径不一样,涉及的钢构件多且复杂。项目团队通过深化设计图纸与BIM相结合的形式,对弧形钢柱及钢梁进行放样,和厂家加工好的钢构件反复对比,保证钢构件的几何尺寸及加工精度。采用BIM建立碗状钢结构空间模型,把整体空间结构按照轴线分解成分段空间结构,再转化成平面坐标系(xy)+高度(z)体系,保证钢构件安装精度及安装成型质量。
蒙自市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空气干燥严重影响了地砖吸水性,为提高大面积铺砖验收合格率,项目团队抽检600余个点,找出空鼓是造成大面积铺砖不合格的主要症结。针对铺贴质量控制采用鱼骨分析法,从“人、机、料、法、环、测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绘制因果分析图。空气过于干燥、墙地砖浸泡时间不足是造成大面积铺砖不合格的主要症结。通过增加墙地砖浸泡时长至3小时,铺贴时在墙地砖正反面都适当喷水,有效控制地砖潮湿度,保证铺贴的成型效果,并形成大面积铺砖作业指导书。
云南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G56杭瑞高速公路南华收费站东侧,总用地面积12082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44万平方米,包括云南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核心区、生态美食文化步行街及物流园区。项目紧紧围绕“世界野生菌王国”这一核心资源,深度融合“野生菌美食+文旅体验+农特展销+非遗经济”多种元素,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生态美食、文化创意、夜间经济等多元化于一体的特色园区,既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又契合现代消费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常规商业”向“目的地商业”升级,推动南华县菌产业融合迈上新台阶。
开工前,项目部便确定了质量管理目标和创优创奖目标,编制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创优小组,通过签订责任书、规范技术交底等形式确保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经得起检验。全面落实全过程质量管控要求,通过明确进度节点、优化工序穿插、安全技术交底、技术质量培训、执行“举牌验收”及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等制度,严格原材料进场检验流程及现场实测实量,统一施工质量标准,层层落实、道道把关、全员参与,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实现项目“每建必优”。
作为当前云南省内最大规模多曲面大跨度异形膜结构建筑,项目钢结构工程高度23.6米,下部为钢筋混凝土和型钢混凝土结构,上部为22个树形柱支撑单层钢结构曲面网壳,单层网壳跨度约为18—41米,钢结构完成后的膜结构施工需持续高空作业。针对钢结构网壳跨度大、形状不规则、节点标高变化繁多、吊装难度大、要求高,膜结构需持续开展高强度高空作业有一定安全风险等困难,项目部主动学习先进施工工艺,公司监督指导关键施工工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讨论证,发挥各班组丰富实践经验和攻坚团队骨干技术水准优势,制定施工保障措施、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和“卡脖子”问题,确定安装顺序及吊装路线,为项目高品质履约提供技术保障。
曲靖市麒麟区七中南部新城校区(第八中学)、麒麟区阳光小学南岸校区(南岸小学)建设项目
项目是曲靖市“310”工程10件民生实事之一,位于麒麟区三宝街道英才路以东、思源路以北,规划总建筑面积6.44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教学楼、宿舍、食堂、篮球场及室外附属工程。建成后提供4290个学位,其中小学42班,45人/班,共计1890名学生,教职工111人;中学48班,50人/班,共计2400名学生。项目投用后大幅提升了麒麟区南片区的教育资源配套,满足周边居民对教育资源的基本需求,缓解片区中小学学位不足、学生上学距离远等问题。
项目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控每一个工程细节,在确保项目如期交付的前提下,以建设优质工程为核心,将精益求精落实到每道工序,将精细雕琢渗透到每个环节,将精益建造贯彻整个建设过程,致力于打造一所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师生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学习空间。
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中的8个大项21个小项,自主创新技术2项。提升了工程质量,保证了施工安全,降低了施工成本,实现了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评“2024年度云南省建筑业第二批新技术应用工程”。引用减隔震技术,在上部结构和地基间设置351个隔震橡胶支座,安装一次合格率达98.01%,有效缓冲地震波对整个主体结构的冲击力,提高建筑使用安全性。针对场地高填方难题,优化旋挖桩施工工艺,桩身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证,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全部达标。顶棚与地下室墙面免抹灰工艺通过精准控制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施工,拆模后平整度误差≤3毫米,成为工艺标杆。项目桩基、基础和主体分部共留存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试块1057组,均满足规范条件,实体检测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评定表现优异。凭借卓越质量管理和规范化实践,项目获评“2022年度云南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项目”,QC小组课题获云南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总结形成2项实用新型专利。
守责践诺,笃行不怠。从钢筋绑扎的泾渭分明到模板安装的严丝合缝,从混凝土养护的精细入微到工程实体的品质兑现,中冶天工以“五大核心要义”为行动纲领,锚定“赋能市场拓展、强化品牌势能”目标,严守质量安全生产底线,拧紧质量安全生产“责任阀”,以专业素养践行央企使命,以精诚匠心打造品质样板,以实干作风交出优异答卷,不断提升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公司品牌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实现长效提升。
来源:南方公司
作者:佟 静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